此處已屬廢坑

= . = 此處已屬廢坑 = . =

2007年1月10日 星期三

【俄國文學講堂】之伊凡.布寧與俄國流亡文學 聽後回顧

【俄國文學講堂】之伊凡.布寧與俄國流亡文學 聽後感

1.9 「伊凡.布寧與俄國流亡文學」/

鄢定嘉(政治大學俄語系兼任助理教授)主講

(詳見 第十五屆台北國際書展 文章)

這名字對我有多陌生? 陌生到第三次寫這個名字了, 昨天我家老爺問我要去聽什麼, 還是講不出 "伊凡.布寧" 四個字, 只記得流亡文學. 對於 "流亡文學" 卻也是一片的茫然.

原以為這樣的題目, 對我這個門外漢來說, 會是生澀難懂的, 沒想到在這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感覺不到預期中的感受, 反而令我有極大的好奇心想去認識這位作家, 想讀他的作品.

在這堂結束後, 拿起桌上由鄢老師所譯, 伊凡.布寧的著作集 "幽暗的林蔭道", 想好好的體會作者多感的著作, 及不同於其他俄國作家的創作風格.

至於課程的內容, 正在努力跟錄音檔奮鬥, 就另文說明了. (...未完, 待續.)

以下是我昨晚的 "遭遇" ...


時間是在 8:00 - 9:30, 這時間足夠讓我吃過晚餐睡上一覺, 7:00 再悠哉悠哉的出門.

第一次到小小書房, 小巧而溫馨的店面裝潢讓我初次見到就喜歡上這家書局, 陳設的桌椅可以讓你拿本書, 然後坐下來殺一個下午時間都仍令人意猶未盡, 口渴了這邊有飲品可供選擇, 價錢都在 100 元上下.

寒風刺骨的冬天, 讓人想慵懶的霸佔個位置, 點杯熱熱的飲品, 然後一本書就這樣子度過閒暇時間.

不過我不是這時間去過閒暇時光的, 我是要來聽課的, 可是怕生的個性這時候又冒出頭, 不好意思上前去問人家該怎麼報名, 又該在哪裡聽課. 磨菇了老半天, 想轉頭走出門去, 又想到已經跟同學們說要來聽, 就這樣子在人家店裡又過了 15 分鐘.

店裡陳設的不僅是繁體書籍, 新上市書籍, 也包括二手書與簡體文書, 消費滿 800 即可當場辦會員卡並享有折扣.

這是杵在人家店裡當柱子聽到的, 已經七點半了, 我該怎麼辦, 我真的不敢去問. 通常這時間就會很想掐死自己, 沒事幹嘛懼生, 你是要來聽課, 不問清楚那你杵在這裡是想幹嘛? 回家去玩鐵道王啦!

* 補充說明: 我家離小小有多近? 下樓, 發動機車, 全副武裝 (口罩, 手套, 安全帽), 起動, 10 秒鐘, 等綠燈左轉, 直行一分多鐘, 右轉, 10 秒, 找停車位, 卸除武裝, 鎖車, 收鑰匙, 五秒後, 站在人家店門口.

後來像個被凌虐多年的小媳婦怯生生的摸到人家櫃檯旁, 以蚊聲般的聲音問人家還可以報名嗎? (說不定人家覺得你像個變態!)

然後再度折騰了一會兒, 把昨晚以及接下來的兩堂一起報了名, 留下姓名, 電話, E-mail address, 然後把三張 100 大鈔交給對方. 繼續在外面晃了一會兒, 直到店裡的工作人員說可以進去了, 才把自己的物品拎到後方要聽課的地方. 可是這時間離真正的上課時間還有一段時間, 看到角落的位置有一張長椅, 想說那個位置很有安全感, 就把物品擺著繼續在店內翻書.

到了真正上課時間, 進去一瞧, 那個位置被坐走了, 我的東西還在原處, 可是所剩的位置塞不下我, 以至於只好換地方坐, 幸好換了, 因為到了上課我才知道原來老師就是那個看起來比我還小, 讓我以為也是聽課同學的陌生人.

題外話

我旁邊坐了個女孩, 他用的筆記本是方格紙, 我應該有一部分的心思一直都在那個方格紙上, 堆積了 1.5 小時的勇氣, 終於在女孩離開前問出問題, 結果......

他翻到最後一頁, 露出一堆俄文字, "我是上次去俄國買的, 好便宜, 一本才 10 元, 我買了一堆......"

"誠品一本好幾百元......" = =

考慮問問莫老爺幫不幫買, 請他寄個貨櫃來我在台灣靠這個賺錢算了......


伊凡‧布寧 (Ivan Bunin, 1870-1953)

193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首位俄國人獲得此獎者。他出生俄羅斯貴族世家,做過記者、圖書館員,十七歲發表第一篇詩作,便以詩歌創作開始文學生涯,後更以優美散文聞名於世。

1901年出版的詩集《落葉》獲得俄國科學院普希金獎,後又二度獲此獎。1917年以後,布寧因不認同十月革命而流亡國外,1920年至法國定居,仍持續積極寫作,被認為是俄國第一批流亡作家中的佼佼者。布寧在俄國革命前的小說創作,主題圍繞在俄國社會,描繪日益衰敗的貴族文化及社會的陰暗面,反映時代的點點滴滴;而革命後的流亡時期,各種體裁的作品中則以中短篇小說最為出色,堪稱世界短篇上乘之列。

布寧承襲了十九世紀俄國寫實主義大師如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等人的文學傳統,他的文字瑰麗,敘事細膩,情感豐富,意境幽遠,讀來回味無窮。


鄢定嘉,俄羅斯莫斯科大學語言系文學博士,國立政治大學俄語系兼任助理教授。


幽暗的林蔭道

布寧的短篇小說集《幽暗的林蔭道》收錄作家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的創作。這段期間布寧飽受生活匱乏之苦,寫作成為他生活中唯一的樂趣。

小說集的標題「幽暗的林蔭道」出自十九世紀俄國詩人歐加廖夫(Ogarev)的抒情詩《平凡的故事》:「薔薇處處紅似火,林蔭幽徑影深深……」一九三八年〈幽暗的林蔭道〉完成後,布寧也為自己的同系列作品定調:寫一部貫穿愛情主題的小說集。

布寧的情感纖細,清晰地意識生命充滿戲劇性,因此它脆弱、不穩定。在《托爾斯泰的解脫》一文中,作家引用他在少年時期從大文豪口中聽到的兩句話:「生活中沒有幸福,只有幸福的閃光──珍視這些閃光,活在其中吧。」

布寧認為愛情就是照亮人類生命的幸福閃光。在《戰爭與和平》中作家摘錄:「愛不知死為何物,愛就是生命。」這兩句話可以成為整部小說集的題詞,或是貫穿這本集子的主題。就如〈幽暗的林蔭道〉的女主角娜潔日達面對昔日愛人,堅定地說:「每個人的青春都會逝去,而愛情──卻是另一回事。」〈魯霞〉的敘事者二十年來都無法忘懷至愛魯霞,即使光陰荏苒,人事全非,他依舊記得那個幸福的夏天中,兩人共享的一切的細節。〈寒冷的秋天〉女主角的未婚夫戰死沙場,三十年後,她認為生命中真正擁有的只有與未婚夫離別前的那個寒冷秋夜,「其餘的一切,都是不需要的夢罷了」。

《幽暗的林蔭道》一書可以稱為「愛情百科全書」,研究者馬利切夫將《幽暗的林蔭道》中的愛情歸類為以下幾項:原始的愛(〈訪客〉)、妓女出賣靈肉的愛(〈克拉拉小姐〉)、崇高的愛(〈娜塔莉〉)、敵對的愛(〈「薩拉托夫號」輪船〉)、絕望的愛(〈卓依卡和瓦列里婭〉)、令人喜悅陶醉的愛(〈鞦韆〉)、憐憫同情之愛(〈塔妮婭〉、〈魯霞〉、〈馬德里飯店〉、〈名片〉)等。

此外,《幽暗的林蔭道》也是一部「愛情悲劇全書」。〈海茵莉希〉的同名女主角與前男友談判分手時,被怒火中燒的他開槍射死;〈在巴黎〉中相依為命的男女主角,卻因男主角心臟病突發而天人永隔;〈娜塔莉〉中的同名女主角和男主角的戀情眼見就要撥雲見日,娜塔莉卻因早產而驟逝。愛情對布寧而言,是巨大的幸福,但幸福總是不長久的,有時甚至只是一閃而過,繼而消失無蹤。愛與死是這部小說集的中心主題,唯有死亡,才能讓真正的情感定格,並且成為永恆。

布寧於一九四七年四月如此評論自己的小說集:「它講述人生命中悲劇的,以及非常溫柔、美好的感覺。我認為這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