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文版全文: http://www.newizv.ru/news/2008-09-29/98796/
29 сентября 2008 г.
Министр информации Китай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на Тайване ШИ Япин:
«Отношения с Пекином будем строить на олимпийских принципах»
Алексей Андреев
--------------------------------------------------------------------------
俄報專訪 史亞平:兩岸關係建構奧運精神上
中央社╱中央社 2008-10-01 19:55
(中央社莫斯科一日專電)中華民國新聞局長史亞平最近接受表俄羅斯「新消息報」書面專訪時表示,期盼台灣海峽兩岸能秉持奧運精神,共創兩岸的和平共榮,「與北京的關係將建構在奧運精神之上。」
在新消息報國際版主編安德瑞葉夫撰寫的一篇報導中,史亞平做出上述的表示。
史亞平指出,中國大陸籌辦奧運的用心與努力令人印象深刻,這項運動盛會適足以彰顯公平及和平競技的精神,這與聯合國憲章所揭櫫的普世原則是一致的。北京提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期盼兩岸能秉持奧運精神,共創兩岸的和平共榮。
史亞平說,最近六十年間,發生許多歷史事件(其中包括聯合國在一九七一年排除台灣),造成同屬中華民族的海峽兩岸分治敵對,「我們應該停止這種對抗。」
在談到台灣這次沒有把「加入聯合國」提出作為聯大議程的問題時,史亞平表示,台灣在爭取有意義參與聯合國的同時,無意挑戰中國大陸在世界上的地位;中華民國政府決定暫時拋開此一爭議,把注意力集中在人道領域的問題上。
她舉例說,台灣與中國交惡的一個慘痛後果是幾年前在中國和台灣兩地蔓延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造成生命損失的餘痛猶在台灣人民記憶深處。而疫情重創台灣的主要原因是,台灣無法直接取得世界衛生組織的協助。
對於改善與中國關係的問題,史亞平強調,馬英九總統在五月的就職演說中曾提到,唯有台灣在國際上不被孤立,兩岸之間才能發展出信任關係。換言之,改善兩岸關係與改善台灣的國際空間是一體的兩面。
她指出,新政府就任後,隨即在六月提出重啟海峽兩岸交流制度性協商機制的構想;不久前,雙方進行了首次會談。兩岸制度性協商的範圍相當廣泛,從兩岸間的探親到雙邊經濟合作;歷史性的兩岸包機直航是目前已經達成的一大成就。此外,台灣現在已經開始接受大陸民眾到台灣旅遊。
談到有關台灣未來在國際社會中的前景時,史亞平表示,希望能夠在互相尊重及瞭解的基礎上,解決彼此的分歧,在國際社會上能以合作取代對抗。
她期盼,所有聯合國成員能夠進一步體認到台灣參與世衛組織等聯合國專門機構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安德瑞葉夫則在報導中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在經過十年的中斷之後,重啟經常性對話,首先討論的是關於經濟及人道領域問題,下一回合雙邊對談預計於春季舉行。在此同時,台灣主動停止每年爭取聯合國會員資格的常態性作法。
新消息報是俄國「消息報」編輯部門人員基於新聞工作理念,於一九九七年另立門戶的報紙,發行量約十萬八千份,發行範圍涵蓋俄羅斯聯邦及獨立國協國家,是俄國最受重視的十大報紙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