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已屬廢坑

= . = 此處已屬廢坑 = . =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剪報] 寫在《命運的捉弄》續集公映之後

寫在《命運的捉弄》續集公映之後
15:01 | 2007-12-25
http://big5.rusnews.cn/xinwentoushi/20071225/42001804.html

作者:俄新網記者 黃軼男

攝制賀歲片,是相對不久以前出現的電影現象。可遠在蘇聯時代,盡管還沒有賀歲片這個概念,《命運的捉弄》可以稱作是一部完整意義上的賀歲大片。這部影片攝制于1975年,當年12月21日正式上映,獲得巨大成功。此後蘇聯和俄羅斯的主要電視頻道在每年的12月31日播放這部經典影片,已經成為一種傳統。每次新年前的播放,並沒有使觀眾感到厭煩,相反每年都保持極高的收視率,以至于人們開玩笑說,不好問別人年齡的時候就問看過多少遍《命運的捉弄》。這部經典的深入人心由此可見一斑。

《命運的捉弄》片長192分鐘,根據1971年開始上演的的話劇《新年夜》改編,編劇布拉津斯基和電影導演梁贊諾夫將其改編,搬上了銀幕。影片描述一名居住在莫斯科的中年醫生葉夫根尼·盧卡申(熱尼亞)和朋友們在12月31日慶祝新年後,因醉酒被錯送上去列寧格勒的航班,結果因一系列的陰錯陽差,已經向女友求婚的盧卡申遇到了即將出嫁的中年女教師娜傑日達·舍維廖娃(娜佳),兩人在新年夜由誤會、溝通、了解而相愛,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扮演熱尼亞的演員安德烈·米亞戈科夫、扮演娜佳的波蘭演員芭芭拉·布雷利斯卡、扮演娜佳未婚夫伊波利特的尤里·亞科夫列夫在此之前已經是成名的演員,在此之後更是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而片中的諸多經典對白也成為流行語,進入現代俄語。影片中還有多首電影插曲,分別由謝爾蓋·尼基金和阿拉·普加喬娃演唱。憂傷而又抒情的電影插曲為這部經典悲喜劇增色不少。

此前梁贊諾夫因出色執導《愛車》和《老強盜》等影片已經家喻戶曉,在《命運的捉弄》獲得成功後,又分別在1977年和1982年執導了《辦公室的故事》和《兩個人的車站》兩部傑作。可以說,這幾部經典影片奠定了梁贊諾夫在俄羅斯乃至世界上的電影藝術大師地位,而這些影片也以真誠、浪漫和悲喜交加的強大藝術感染力深深影響了幾代俄羅斯人。

2005年,俄羅斯第一頻道宣布,著名導演別克馬姆別托夫將拍攝《命運的捉弄》續集。在續集里,娜佳和熱尼亞最終分手,時隔30年,熱尼亞的兒子,康斯坦丁·盧卡申再次來到聖彼得堡的那所公寓,來尋找父親當年的情人娜佳·舍維廖娃,但卻意外地和一位也叫娜佳的姑娘相識。兩人也由誤解到相互了解而至相愛。別克馬姆別托夫曾因執導《守夜人》和《守日人》而成名,兩部玄幻影片中的主角均由康斯坦丁·哈賓斯基扮演,這次哈賓斯基也同樣在《命運的捉弄》出飾主角康斯坦丁·盧卡申。

2007年12月21日,《命運的捉弄》續集在全俄羅斯各大城市同時公映。在很多城市,這部影片的首映門票提前多日就被預售一空。莫斯科的75家電影院同時上映,很多影院在不同的放映廳循環放映,據說目前票房情況良好。無論影片的藝術成就如何,《命運的捉弄-2》因其票房價值已使影片的商業利潤得到了保証。

當然,這完全是另一部電影,另一個劇本,另一個導演,另一個演出陣容,另一個時代。所以把2007年別克馬姆別托夫的《命運的捉弄-2》和1975年梁贊諾夫的《命運的捉弄》相提並論是不明智的。但既然是續集,似乎理所當然就有了和原來影片比較的理由。影片公映後,不僅諸多的觀眾大失所望,電影評論家們也紛紛撰文,批評的聲音蓋過了贊揚的聲音。很多人認為《命運的捉弄》續集里人物心理變化不合乎邏輯,劇情發展帶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主人公的形象刻畫不夠清晰鮮明,影片的思想深度和藝術感染力遠遠不及梁贊諾夫的原版,影片中還出現了令人莫名其妙的特技鏡頭處理,不由得讓人想起《守夜人》的風格。與《命運的捉弄》相比,無悲亦無喜,幽默成為搞笑,結果既無抒情,也無浪漫;沒有命運,只有捉弄。一言以蔽之,狗尾續貂。《消息報》發表的影評認為,兩部影片無法作比較,這就好似比較30年前列寧格勒雪花紛飛的寒冬和今天因為溫室效應產生的雨雪交加、泥濘不堪的莫斯科暖冬,這部影片讓人聯想起溫室里人工培育的味淡如水的蔬菜水果。這再次証明了電影藝術的一個定理:可以創作出不朽的經典影片,但卻不能創作出經典的續集。

影片過分的商業化運作,也招致了惡評如潮。影片中出現了大量明顯的隱性商業廣告,從通訊服務商、航空公司到食品,不一而足。觀眾對這種做法表示反感,因為《命運的捉弄》在很多人心目中不僅僅是一個電影,更多的是一種人生感受,是歲月的一個記憶,這樣大肆的商業運作和品牌炒作令人難以接受。眾所周知,從商業運作角度講,《命運的捉弄》是一個品牌,依靠品牌效益獲取商業成功的案例屢見不鮮,但這部影片同時又是藝術傑作,畢竟不同于可口可樂這樣的大眾消費品牌。藝術處理水平低下的影片僅僅依靠品牌效益的光環,極容易招致整個策劃項目的失敗。真所謂多了一個品牌,少了一個傳奇。

習慣于文化快餐的年輕一代表達了相反的觀點。在網絡論壇和博客中,很多人認為不應該把這部影片和第一部《命運的捉弄》相比,首先是因為能超越後者的影片實在是鳳毛麟角,而且二者不能相提並論的原因還在于,前者是消費娛樂,後者是電影藝術,使命不同,功能不同,結果自然不同。其次很多人認為影片拍攝場景華麗,情節簡單,氣氛熱烈,影片制作精美,簡言之,符合大眾文化潮流。他們認為,現在已經是21世紀,不能按照上世紀70年代審美標准要求現代的流行文化。這種觀點在網上得到了80後一代的積極支持。看來,功能就是使命這個後現代命題在這場影評爭論中成為俄羅斯年輕一代的主要論據。

作為新時代的賀歲片,《命運的捉弄-2》中有眾多明星出場,除哈賓斯基扮演男主角外,女主角由著名歌手博亞爾斯基的女兒伊麗莎白·博亞爾斯卡婭扮演,配角中包括梁贊諾夫影片中出飾娜佳的芭芭拉·布雷利斯卡,熱尼亞的扮演者米亞戈科夫,娜佳未婚夫伊波利特的扮演者雅科夫列夫,電視連續劇中《兄弟幫》中飾演黑幫大哥成名的謝爾蓋·別茲魯科夫,甚至還有梁贊諾夫本人。

無論如何,感謝影片的制作者和導演在新年之前為觀眾帶來的這份新年厚禮。

作者觀點不代表俄新社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