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門課講的是什麼? 東正教. 拿香拿了幾十年, 連佛道教起源都不知道, 怎麼可能知道基督教, 天主教. 基本上我也只懂 "基督教", "天主教", 其他什麼教會差異, 不好意思, 沒興趣就是沒興趣, 就不可能會去找書來看了.
上週早就已經預言, 我這個星期會很慘, 果然如此, 所以也能夠預料未來三週我大概還是會死的很慘, 因為要講的是 "音樂, 文學與藝術", 用這主題講俄國, 想像的到不外乎是前幾世紀的音樂和文學, 我只對現在存在的俄國有興趣, 這就表示, 我不是跟自己的錢過不去, 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這也就是當學生的不由自主, 選了課就得乖乖聽課, 遇上不喜歡的必修, 還得拿條繩子讓老師與周公拔河, 幸運一點, 陪周公三小時, 不幸一點, 就是很痛苦的拿著筆想著老師講的那句話到底要不要寫在筆記本上, 而這...就是我這週和未來三週的寫照.
「老師很厲害!」這是這四週來的心得, 問什麼都知道, 超強, 超崇拜的. 我就不行, 我對有興趣的東西就會十足十的投入, 沒興趣的, 就算拿支 AK 步槍, 我都寧可讓人宰了, 不想念就是不想念.
借用一下昨晚某阿姨同學說的, 他什麼神都拜, 通神論者. 我也沒有絕對的信仰, 不過就是跟著家裡拜, 那就拜, 人家說行天宮靈驗, 那就跟隨潮流, 反正就那麼一句話, 當一個人對於自己周身感到迷惘時, 通常會有的行為, 就是將一切寄託給宗教等等的無形事物.
再次重申, 不是老師說的不好, 純粹是聽課的某人不好, 老師準備的資料很豐富, 講課內容也很有趣, 這是可以保證的.
上週沒講完的:
Эрмитаж -- 冬宮, 在帝俄時期是沙皇居住的地方, 現在是博物館, 早期也翻做 "隱士盧博物館".
是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 (1. 羅浮宮博物館, 2. 大英博物館, 3. 冬宮博物館)
冬宮 Эрмитаж 是凱撒琳二世 (Екатерина II; 葉卡捷琳娜二世) 所建.
凱撒琳二世 -- 純粹的日耳曼人, 嫁給彼得三世 (Пётр III), 夫妻不睦.
* 羅曼諾夫王朝大多數的沙皇都娶日耳曼人.
* 凱撒琳二世, 後世稱 "凱撒琳大帝", 俄羅斯史上被稱為 "大帝" 的, 共有三人:
** 彼得一世 Пётр I
** 伊凡四世 Иван IV
** 凱撒琳二世 Екатерина II
俄國大革命
俄國大革命發生於 1917 年. 事實上在 1917 年有兩次革命 --
1. 2 月 -- "小資產階級革命"
2. 10 月 -- "無產階級革命"
領導的政黨是布爾什維克黨, 為蘇聯共產黨的前身.
2 月革命 -- 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在這次的革命後宣布退位, 帝俄結束.
要注意的是, "推翻沙皇的是布爾什維克黨" 這樣的觀念有誤, 事實上沙皇的退位並非是由布爾什維克所推翻, 而是由當時反對沙皇的一些人所組成的軍隊所推翻, 並組臨時政府, 直到 10 月革命時, 布爾什維克黨推翻了臨時政府.
базар 市場, 這個字來自於土耳其, 突厥文.
俄國的傳統市場與我們的傳統市場是有差異的.
* 計量單位 -- 公斤.
* 通常我們買肉是告訴他我要買多少的肉, 然後肉販會切下我要的量; 在俄國不是, 肉攤上的肉塊直接秤斤, 然後販售, 不再切開分售.
傳統上俄國沒有聖誕老人, 有的是風雪老人與雪姑娘.
聖誕老人是在聖誕節, 風雪老人則是出現在北地慶典, 意思是要送走他, 畢竟冬天的風雪是他帶來的, 所以聖誕老人是迎來, 而風雪老人則是送走.
話說還沒開始上課, 某小女子問出的某問題, 讓人很想捧腹大笑...
"問問老師, 東正教的修女和天主教的修女, 哪個比較涼?"
先說, 我光聽到這個問題就很想笑, 看著某小女子一付興奮到翻掉的模樣, 更想笑了...
接著他又接了句, 因為他未來的志向想當修女, 不過是很想當名 "很涼的修女".
- -
東正教
講東正教用的講義是俄文的, 所以這一晚班上多了很多鴨子.

十字架與他的符號
Формы креста:
十字架的型態:
- крест латинский четырехконечный
四端, 大多數基督教, 天主教的十字架都是這個形態 - крест шестиконечный
六端, 像是 1, 4 的十字架型態的妥協, 屬於東正教的聯合教會, 位於烏克蘭, 承認羅馬正教 - крест греческий равноконечный
也是四端, 可是上下, 左右都是等長, 屬於希臘正教會 - крест восьмиконечный
八端, 屬於俄羅斯正教會.
俄文聖經 - 前半舊約, 後半是新約; 其實平常不讀這個, 平常讀的是福音書.
福音書 - 通常由神父, 修士領讀, 也可以自己讀, 有 oo, oo, oo, oo 4 種
祈禱書 - 顧名思義, 祈禱用的, 祈禱的時機 - 早上, 飯前, 飯後, 晚上...以及其他任何有需要的時候.
福音書通過四福音書所傳講耶穌基督的救恩。有恩典與真理的福音著重在世人知罪、向神認罪悔改祈求赦免、認識神的愛與祂救贖的大能、以主內的信心堅守真道遵守神的誡命、效法主的樣式忍耐盼望著永恆的生命。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福音书&variant=zh-tw
四福音書
是分別由耶穌基督的門徒馬太(瑪竇)、約翰(若望)以及彼得(伯鐸)的門徒馬可(馬爾谷)和保羅(保祿)的門徒路加寫的四部介紹耶穌生平事跡的書。是新約聖經的頭四捲書。
# 1 馬太福音 Евангелие от Матфея
# 2 馬可福音 Евангелие от Марка
# 3 路加福音 Евангелие от Луки
# 4 約翰福音 Евангелие от Иоанна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四福音書&variant=zh-tw
基督教分西部教會與東部教會, 西部教會後來成為羅馬正教, 東部教會成為東正教.
東方正教,是基督教中的一個派別,它是與天主教、基督新教並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
公元1054年,基督教發生了大分裂,基督教分裂成東部的正教和西部的天主教。東部的正教自稱爲「正」(Orthodoxia,意爲「正統」),認為只有正教會才保留了基督最原始的教導和傳統。正教相信,正教信仰就是上帝「一次傳於聖徒」(儒達書 / 猶達斯書 / 猶大書3)的信仰,這一信仰在正教會中代代相傳,毫無增刪。由於正教位於東方,故此又稱爲「東正教」。目前,東正教是基督教中的第二大教派,信徒人數僅次於天主教[1],主要分佈在希臘、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東歐國家。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東方正教會&variant=zh-tw
東正教的教徒認為只有他們才是基督徒, 其餘的只能說是天主教徒, 新教徒.
在台灣...
路德教派 -- 信義會
新教 -- 聖公會
信仰, 非科學, 是先驗論, 非經驗論.

Христианские символы
基督的符號
魚和船
Рыба по-гречески, что значит "Иисус Христос - Сын Божий, Спаситель"
魚在希臘文中代表 "Иисус Христос (Jesus Christ; Ιησούς Χριστός) - 神子, 救贖者"
Корабль - Церковь, подобная кораблю, плывущему по бурным волнам к тихой пристани.
船, 代表的是教會.

Крестное знамение
畫十字
畫十字的方式, 順序
1. Во имя Отца - лоб (額)
2. и Сына - живот (胸腹間)
3. и Святого - правое плечо (右肩)
4. Духа - левое плечо (左肩)
5. Аминь - произнося это слово, что значит - да будет так, - опускаем руку и склоняем голову. (阿們)
東部教會畫十字的方式與天主教, 羅馬正教所代表的西部教會不同, 東正教是先右肩再左肩, 西部教會則相反.
話說, 還沒上課前, 老師發下講義, 某小女子就比著這個畫十字的動作, 然後指著講義上的圖, 問:
"你看, 有沒有不一樣!" 說著, 畫著, 再比著.
資質駑鈍外加左右不分的我怎麼看就是看不出來不同.
某小女子又比了一次, 對不起, 我還是看不出來.
他把講義放在身前, 讓我看著圖, 他再比了一次, 說:
這邊這個老笨蛋終於看出來哪裡不同了...
左右不同嘛!
(笨! 人家都比好幾次了!)

在手勢上, 西部教會手指頭沒有規定, 東部教會有
無名指, 小紙屈起, 其餘三指捏著. 這代表...
Три пальца символизируют Пресвятую Троицу: Бога Отца, Сына Божия и Святого Духа.
三指: 聖父, 聖子, 聖靈 - 三位一體論
Два пальца символизируют два естества в Иисусе Христе: Божеское и человеческое.
兩指: 代表耶穌的神性與人性 - 二性合一
* 父子靈, 同一位格, 表神的各個形態.
* 畫十字, 18 世紀前是兩指, 宗教改革後是 3 指
* 324 年君士坦丁大帝承認基督教的存在
* 325 第一次尼西亞主教會議
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或稱第一尼西亞會議),是於公元325年在尼西亞城召開的基督教大公會議。這會議是基督教歷史上第一次的世界性主教會議。此會議確立了一些為現今大部分基督教會探納的基督教教義,可見此會議的影響極其深遠。
歷史
第一次尼西亞會議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召集召開。會議主要是解決亞歷山大教會中,耶穌與天父關係理解上的分歧:耶穌是否與天父同質還是類似。
最後,尼西亞會議的決議否定了耶穌次於天父的觀點(在估計的 250-318 所有參加者中,最後只有兩人支持阿里烏教派)。會議採納君士坦丁的要求,在《尼西亞信經》中採用了關鍵性字詞--「聖子與聖父同質」。
另外,會議在基督教逾越節(即現今之復活節)的日期上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在春分後的、第一滿月後的、第一個星期天為節慶,獨立於《聖經》中的希伯來曆。會議還授權亞歷山大主教(推測可能是按亞歷山大日曆)每年向其他的主教宣佈確切的日期。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variant=zh-tw
俄羅斯東正教, 分成三個派系:
* 俄羅斯正教會 - 親政府
* 舊理教派 - 曾被評為異端, 1972 年政府收回這項命令
* 俄羅斯正教會海外教派 - 出現於 1918 年後, 因為與當權的布爾什維克黨理念不和而出走, 大本營在紐約.
** 近年, 除了舊理教派早已被視為獨立的一支外, 正教會與海外教派在談合併的可能, 畢竟當時出走的因素早已不在.
聖像 Икона
"聖像是不是偶像?"
在基督教, 天主教中都提到不可崇拜偶像, 那聖像是不是偶像?
787 年的主教會議中提到在教義中的這個部份, 當時曾經有過討論是否要銷毀所有的聖像.
不過結論為何? 看看現在的狀況應該不難理解.
偶像的定義 -- 端指異教.
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
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或稱第二尼西亞會議),是於公元787年在尼西亞城召開的基督教大公會議。這會議是基督教歷史上第七次的世界性主教會議。此會議主要討論聖像崇拜問題,現今一些基督教會的教義,是此會議的結果。此會議在對聖像敬禮的傳統奠下了重要根基。現今的天主教,於每年四旬期第一主日舉行的「正統信仰凱旋節日」,便是為慶祝聖像畫像納為正統教義的日子。
歷史
聖像崇拜開始流行於3世紀。古希臘教父伊皮凡尼烏也曾對圖像崇拜提出異議。公元八世紀時,拜占庭帝國(或東羅馬帝國)皇帝里奧三世受到了伊斯蘭教和希臘思想的影響支持反對崇拜聖像,於是頒布諭旨禁止尊崇聖像。其目的是藉此打擊正統教會的權勢,沒收教會的財產以削弱教會的權力。之後國內出現了大規模的聖像破壞運動(Iconoclasm),反對崇拜聖像和聖徒遺物。其子君士坦丁五世繼續其父之意志反對聖像崇拜。在君士坦丁五世去世後,其妻子伊琳娜女皇攝政。由於聖像破壞運動情緒高漲,伊琳娜女皇與教會妥協,支持聖像派恢復對聖像的敬禮。為討論聖像崇拜問題,在教宗哈德良一世獲准下,於公元787年召開了此大公會議。
此次會議約有380名主教參加,教宗哈德良一世派兩名代表出席,並承認第七次基督教大公會議。此會議指責聖像破壞運動為異端行為,並宣佈聖像可以被尊養但不可以被當成神來崇拜。會議制定了22條教會法規,下令嚴禁收藏異端和反對聖像崇拜的書籍,著令全部銷毀。另外,有些人主張耶穌基督按肉身而論不是上帝的親生子,而是「義子」。大公會議對此主張斥為異端,並斷定基督是上帝的親生子而非「義子」。雖《聖經》聲稱基督為「僕人」,但不是指其身份地位,而是指其謙卑、服從和聽命至死的態度。
在此大公會議後,聖像破壞運動並沒有就此完結。其後在公元813年,在里奧五世即位後反聖像派重新得勢,崇拜聖像的行為再次禁止。直至公元843年﹐邁克爾三世下令恢復聖像崇拜。直到這時,聖像破壞運動才終告結束。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variant=zh-tw
亞美尼亞教派 -- 在東方教會中, 最早出現的國家民族教派.
出現於 324 年之前, 所以他們對於耶穌仍是一性論 -- 神性
亞美尼亞使徒教會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教會[1][2]以及最古老的一處基督徒社區。
發展
公元301年,亞美尼亞王特拉達三世定基督教為國教,使得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大約在302年,格列高利從凱撒里亞宗主教處獲得宗主教稱號,成為第一位亞美尼亞宗主教。 由格列高利創立的亞美尼亞教會也被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格列高利教會。
在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的王宮邊上,格列高利建起了亞美尼亞的第一座教堂——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一千七百年來,王宮早已蕩然無存,而教堂卻一直是亞美尼亞大主教的駐地,被稱作亞美尼亞的梵蒂岡。
公元405年,米索為亞美尼亞的人民創造了亞美尼亞字母,翻譯製作了亞美尼亞聖經(410年)。
從5世紀中葉以來,亞美尼亞教會就一直保持獨立。直到現在,亞美尼亞教會依然獨立於基督教主流派以外。後來的羅馬天主教和希臘正教都是從基督教主流派分裂而來,那麼當然亞美尼亞教會跟雙方都沒有關係了。
教義
亞美尼亞教會,是一個獨立基督教會,信奉單一屬性說,獨立於基督教主流派以外。
基督教的主流教義強調神的「三位一體」和「兩種屬性」,即認為基督的本身具有兩種本性,即神性與人性,這兩種屬性相和而不相混。基督有兩種性質,「每種性質本身都很完善,彼此又有區別,二者卻完全結合在一個人的身上,這個人既是上帝,又是人。」 基督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在451年,基督教迦克墩公會議上,這種「兩性說」獲得勝利,成為基督教的正統。
亞美尼亞教會並沒有追隨迦克墩公會議,不承認迦克墩公會議的合法性。亞美尼亞人另外提出了一種基督教觀點,既不同於羅馬的觀點,也不同於波斯人的觀點。與主流信奉不同,亞美尼亞教會信奉神的「一性說」,認為基督的人性完全溶入神性,因此只有一個真正的屬性——神性。但是他們在歷史上,因其基督信仰被視為異端而遭受了可怕迫害。
與一般教會所認為的12月25日聖誕節是耶穌誕辰不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亚美尼亚使徒教会&variant=zh-tw
景教 ㄋㄧㄝˋ ㄙ ㄊㄨㄛ ㄌㄧㄡˊ派 -- 認為基督是人, 所以瑪利亞不是神之母, 只是基督之母.
景教
即唐朝時期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脫里 (Nestorius) 派,也就是東方亞述教會,起源於今日敘利亞,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成為漢學研究一個活躍的領域。唐朝時曾一度在長安興盛,並在全國都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漢族民眾所信奉。
神學爭論
引起東方亞述教會的分裂與聶斯脫里(Nestorius)有關,他就耶穌基督的「神人兩性結合」的神學問題提出「基督二性連接說」,並認為聖母瑪利亞只是生育耶穌肉體,而非授予耶穌神性,因此反對將她的地位進一步的提升,因而產生對「天主之母」稱謂的質疑。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景教&variant=zh-tw
* 目前的基督教史, 教義都是在 324 年之後整理出的統一說法, 324 年之前的東西到後期都被消滅.

Купол церкви символизирует пылающую свечу, пламенность молитвы и наше устремление к Богу.
* 東正教的教堂頂, 代表的是燭光.

* 教堂的型態
** 船型 Базилика (Корабль)
** 圓型 Ротонда (Круг)
** 十字型 Крест
* 教堂的入口一定是在西邊, 神壇在東邊, 所以到俄羅斯旅遊, 迷路的時候找到教堂就可以知道方位了.
* 進入教堂
** 男性 -- 脫帽; 女性 -- 包頭巾
** 入門, 手畫十字.
** 在入門處會有個小攤位, 販賣蠟燭, 通常都是由附近信仰虔誠的人來擔任, 神職人員 -- 禁慾, 禁物質的享受.
*** 可以是一根, 但通常都會買三根蠟燭, 奉獻給: 1. 主; 2. 死去的親人; 3. 在世的親人.
*** 在自己最喜歡的聖像前, 點燃蠟燭, 獻上, 再親吻聖像, 這行為稱為 "奉獻" (蠟燭不能用口吹熄)

教堂內都會有一面聖像壁, 前面是禮拜堂, 後面是聖殿.
聖像壁中間的門為王者之門, 上方的畫是最後的晚餐.
東正教的重要節日
節日主要分成三個部份, 耶穌誕生前, 耶穌在世時, 後來教會制定.
1. 聖母誕生日
* 8 (21) сентября — Рождество Пресвятой Богородицы
* 俄羅斯的舊曆與新曆差 13 天, 例如西部教會, 聖誕節 12 月 25 日, 東部教會 1 月 7 日
* 瑪利亞的父親是大衛王的後裔, 母親是摩西後裔
* 東正教的教會曆曆法定 9 月為一年的第一個月, 並以創世紀的年份 -- 公元前 5508 年作為第一年
* 俄羅斯的曆法, 在彼得大帝時改西元為曆 (朱利安曆), 後再改為格里高里曆.
2. 聖母入聖殿日
* 21 ноября (4 декабря) — Введение во храм Пресвятой Богородицы
* 聖母瑪利亞於 3 歲入聖殿, 住了 14 年, 17 歲受感召
3. 報喜日
* 25 марта (7 апреля) — Благовещение Пресвятой Богородицы
* 上帝派天使加百列向瑪利亞說明將要孕育耶穌
* 新約稱瑪利亞還是處女時受聖靈感應而懷孕
* 瑪利亞的丈夫名叫約瑟
4. 聖誕節
* 25 декабря (7 января) — Рождество Христово
5. 獻嬰日
* 2 (15) февраля — Сретение Господне
* 猶太人的逾越節 -- 猶太人的第一個兒子要獻給上帝, 現以小羔羊替代.
* 聖母獻耶穌於聖殿
第一個逾越節
當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時日,受到埃及人的苦役,上主選召梅瑟(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脫離奴役的身分,前往上主應許的迦南美地。《舊約聖經》中《出谷紀》(《出埃及記》)的第12章這麼記載著:
梅瑟(摩西)召了以色列的眾長老來,對他們說:「你們要按著家口取出羊羔,把這逾越節的羊羔宰了。拿一把牛膝草,蘸盆裏的血,打在門楣上和左右的門框上。你們誰也不可出自己的房門,直到早晨。因為耶和華要巡行擊殺埃及人,他看見血在門楣上和左右的門框上,就必越過那門,不容滅命的進你們的房屋,擊殺你們。這例,你們要守著,作為你們和你們子孫永遠的定例。日後,你們到了雅威(耶和華)按著所應許賜給你們的那地,就要守這禮。你們的兒女問你們說:『行這禮是甚麼意思?』你們就說:『這是獻給雅威(耶和華)逾越節的祭。當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時候,他擊殺埃及人,越過以色列人的房屋,救了我們各家。』」
基督教與逾越節
耶穌基督受難前,最後的晚餐就是宗徒共進逾越節晚餐,根據猶太人對一天的定義起於日落,終於第二天日落的方法,耶酥也在逾越節這天死去的。 一般教會的做法與猶太教還有不同,大部分教會認為耶酥是在星期五被殺害的,所以他們的」逾越節「紀念,又稱耶酥受難紀念一定是在一個星期五舉行,而耶酥是在周日復活,復活節與逾越節同期舉行。但是由於每年逾越節不可能正好是星期五,所以大部分教會的慶祝節日很少和猶太人的節日吻合。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0%BE%E8%B6%8A%E7%AF%80&variant=zh-tw
6. 主顯日
* 6 (19) января — Крещение Господне (Богоявление)
* 基督受洗日
* 東正教俗稱為洗禮節
* 紀念及慶祝耶穌在降生為人後首次顯露給外邦人, 每年的 1 月 6 日
7. 主易容日
* 6 (19) августа — Преображение Господне (Спас)
8. 聖棕櫚日 Palm Sunday
* Вход Господень в Иерусалим (Вербное воскресенье) – за неделю до Пасхи
* 從這一天到復活節剛好是一週.
* 這段時間吃齋 -- 冷食, 不吃肉, 不吃熱食
又稱 "基督受難主日", 因為耶穌在本週被出賣, 審判, 最後被處十字架死刑.
是主復活日前的主日.
據新約全書記載,耶穌於此日騎驢入耶路撒冷,受到民眾手持棕櫚樹枝,如君王般的歡迎。因此,各派教會對此日的慶祝,往往以耶穌基督的榮耀為主題,多以棕枝裝飾教堂。
9. 復活節 Easter; Пасха
Воскресение Христово
* 耶穌死後的第三天, 復活.
* 俄羅斯的習俗, 人在死後三天下葬.
* 耶和華沒有死亡, 乃透過復活來顯示其神之本質
俄文: http://ru.wikipedia.org/wiki/Пасха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wiki/復活節
* 基督教三個重要的節日
** 聖誕節
** 復活節 -- 為每年春分後第一次月圓之後的星期天為復活節, 大約在 3-4 月
** 聖靈降臨日
10. 四旬節
* Вознесение Господне – на сороковой день после Пасхи
* 升天
* 耶穌死後 40 天
11. 聖母升天日
* 15 (28) августа — Успение Пресвятой Богородицы
http://ru.wikipedia.org/wiki/Успение_Богоматери
12. 五旬節; 聖靈降臨日
* День Святой Троицы (Пятидесятница) – на пятидесятый день после Пасхи
* 這一天定在復活節後第 50 天和耶穌升天日後的第 10 天
* 被認為是早期基督教會成立的日子
13. 十字架節
* 14 (27) сентября — Воздвижение Креста Господня
資料來源:
http://ru.wikipedia.org/wiki/Непереходящие_праздники
東正教的教會節日
Церковные праздники, посты, недели + Православный словарь
圖片: 個人相簿 > 東正教
p.12
五塊餅, 分別獻給:
1. 羔羊; 2. 聖母; 3. 聖人; 4. 活在世上的親人; 5. 過日的親人
p.13
第一塊餅, 切成四塊:
А. 切成小塊放在聖餐杯中, 聖餐杯 чаша 中有酒 вино 和水 вода
Б. 神父, 修士等神職人員吃
В. Г. 一般人吃
p.14
Таинства
儀式
- 洗禮 - 西伯利亞有些地區仍維持浸禮.
- 塗膏禮 - 在前額, 雙眼眼瞼, 耳朵, 人中, 胸部, 手 (手背), 腳 (膝蓋)
- 懺悔禮
- 婚禮
- 彌撒 (= 禮拜), p.15-18
- 祝福
- 祝聖 (神職人員才有)
p.17

領聖餐
p.13 那塊被分成四份的餅, А, Б, В 放進聖餐杯中, 在彌撒結束後, 信徒雙手交疊於胸前, 走到神父面前, 以小湯匙舀吸附了酒與水的餅, 餵給每位信徒, 最後信徒親吻聖餐杯, 完成.
聽到老師解釋這段, 其實是沒啥感覺的, 可是被那群阿姨同學攪下去, 讓我很想把當天晚餐奉獻出來給地基主.
"那不是很噁心嗎?"
"排越後面不是會吃到很多人的口水?"
"可不可以自備湯匙!"
"如果有感冒怎麼辦?"
其實我對他們的想法才很感冒. 老師都解釋了在那樣的情境下, 其實不會有那麼多的想法, 怎麼還能迸的出這些念頭.
傑克, 這真是太神奇了!!
那時候腦袋裡就在 murmur, 幸好我還沒說那位小女子告訴我的領聖餐過程, 不然憑著這群阿姨的絕妙聯想力, 恐怕後果不勘設想啊!
小女子跟我說的是啥?
領聖餐是以兩指夾著, 放到信徒口中, 也就是說, 惡劣的去想就是 "那兩根手指被每個人都含過了!"
.......= =
參考資料:
- 維基百科 - 中文, 俄文
- 光環百科全書
Вокруг Cвета - первый познавательный портал - 東正教字典
Храм Покрова Пресвятой Богородицы г. Щелково (с. Хомутово)
後記
東正教這堂課對我來說, 真的是很痛苦, 就像是回到國中在念歷史的那個年代, 聽寫對我來說不是難事, 尤其是當助理這麼多年, 要擺平老闆, 這能力是基本, 所以前幾堂課我總能抄一堆東西, 記一堆東西, 可是昨晚真的是拿著筆掙扎, 每次聽到老師唸起 --
"西元 xxx 年, 召開第一次主教會議, 名為 xxx......"
筆才碰到紙就想縮回來, 掙扎著這句話到底要不要寫下來, 我討厭年份, 討厭中文; 前者是因為每次考試老師總喜歡把數字和一堆事件放在一起考, 偏偏我對數字就是很笨, 笨到數字全擺在一起, 我就是會混淆; 至於這時間點上討厭中文, 則是因為翻譯, 台灣對於外國名稱並沒有統一的翻譯名稱, 加上中文字同音者眾, 譯者看哪個字順眼就用哪個字, 那種施氏嗜食獅的惡夢就活生生的浮現了. 所以昨晚筆記中的注音很多, 多到讓我一直以為我國文能力不錯的這件事情是個天大笑話.
上完了這堂, 覺得俄文真好, 沒有施氏嗜食獅, 這時候會想讚嘆, 高呼: "俄文! 我心甘情願繼續被你折磨...", 所以這日子繼續活該下去.
上完了這堂, 還有三堂, 如果找人代打, 不知道成不成......:p
其實這還沒上完, 下週還要繼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