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已屬廢坑

= . = 此處已屬廢坑 = . =

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剪報] 台灣書店的奇特風景

除了書籤, 布製書衣外, 其實我真的很不喜歡這些贈品, 很礙眼, 很佔空間.

書套 -- 現在習慣用霧面書衣自製書套, 連哈哈都堆置不用了...統一樣式, 100% 的 match, 不需要那些特立獨行的特製書套. 我家老爺以及諸親眾友看了都覺得我的技術一流, 讓書的質感倍增, 我還要那些贈品作啥?

環保袋 -- 家裡少說快 10 個, 一次出門頂多拿一個, 10 個都拿當我無敵鐵金剛嗎? 況且最重的東西就屬書了, 目前都以網路訂購到家, 哪還需要自己當駝獸...

現在 ---

上網路書局購書, 看到有贈品, 本人的習慣是: 扔到下次再買清單, 等到贈品送罄, 我才會訂購, 有時擺到忘了, 錯過 79 折的優惠, 就扔到 anobii 的 wish list 中, 等網路書店活動期或是 66 折時再來買, 避免買書還得附贈一堆難以解決的垃圾回來, 徒添困擾, 重點是: 送人還沒人要.

所以...聽到我的心聲了嗎? 我就是這麼樣的怪咖, 讓我有選擇要或不要的權利, 別強迫送我贈品, 可以嗎?



台灣書店的奇特風景
【聯合報╱王思迅】
2008.07.21 03:02 am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4434562.shtml


走進書店,幾乎只要是強打的「大書」,便會附上贈品:從書套、書包、書籤等文具,到環保袋、肥皂等各類生活用品,新書贈品已經成繼書腰、試讀本之後,台灣書店的另一個奇特風景。

三年前,出版社的行銷企畫會議很少專門花時間來討論新書的贈品,有的話,也一定是很特殊的書(例如適合郵購操作的書),加上很特殊的時機(例如出版社周年慶),才會這樣做。

不過,這兩年來,贈品的風氣大開,只要稍微大型一點的促銷活動,無不藉此達到吸引注目的效果。在頻繁操作與不斷累積經驗下,贈品設計似乎成為出版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因此,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出版界的朋友開玩笑說,他們公司除行銷企畫部門之外,還要成立一個贈品開發部門;或打趣說,行銷企畫會議根本就是討論贈品會議等等。

這雖然是開玩笑的說法,但只要是遇到大書,也就是指在銷售上稍微有點企圖心的書,贈品的作業就自動上線,於是贈品的設計、宣傳、文案、包裝、製作、運送、相關連結,以及書店前場的贈送方法等等準備,就會折磨編輯、企畫人員至少一個月之久,直到新書預售就緒,大家才能鬆一口氣。

贈品在新書行銷上的重要性,可以分幾個方面來說。一是提高通路的重視程度。

由於目前無論實體書店或網路書店,都面臨一個共同的現象,即每天上市的新書這麼多,他們要把行銷資源分配給誰呢?以網路書店來說,他們有限的頁面要挑哪些書來作呢?以實體書店來說,他們店內的海報要給誰作呢?最靠近入口的平台要擺哪些書呢?

固然,新書本身的條件很重要,但贈品的設計似乎也表現了出版社對市場的決心。在條件不相上下的情形下,有贈品的書顯然比沒有贈品的書更容易獲得通路的重視。

其次,是營造首波銷售氣勢。說實話,現在的圖書市場比過去萎縮,競爭則比過去激烈,一本新書若在首波銷售沒沒無聞,之後的銷售便更加困難。所以放眼將來,還爭當下。而贈品則是刺激當下業績的好方法,尤其是限量贈品,成本不高,只要選擇恰當,常能成功的營造出後續銷售的氣勢。

第三則是網路書店預售活動的考慮。對出版社來說,網路書店的新書預售若取得亮眼的成績,基本上這書就成功了70%。

預售要成功,試讀和網頁文宣一點都不能馬虎,可是臨門一腳的大功臣還是在贈品。因為若沒有贈品,讀者實在沒有理由預先訂購。雖然有人認為折扣的力量比贈品有效,但折扣實在是雙面刃,容易給人留下「常常打折」的印象,影響常態性的新書銷售,故長遠來看,贈品還是比折扣理想。

以目前圖書市場的生態來說,贈品與出版的關係已越來越密切,若突然取消,大家反而會不知所措,導致整體行銷工作的不順暢。

所以我認為除了從書籍的內容面檢討贈品的適當性之外,也應該從通路運作的功能面,多方理解贈品所扮演的角色,這樣認知才不會失之偏頗。

(本文作者為如果出版社總編輯)

【2008/07/21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