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認識的越多, 就會感覺到自己的不足, 而文化上的貧瘠卻是讓自己最深刻的.
回頭想想還在老家的日子, 那時家境不好, 但是父母親從來不曾讓我們姊弟倆在飽暖上感受到絲毫的不足, 他們都只有小學的學歷, 似乎就註定他們只能是勞動者. 長時間的勞動好換來不虞匱乏的生活, 這是他們最偉大之處.
求學過程裡, 對他們而言, 唸書是首要, 其餘都是不必要, 所謂的課外讀物閱讀也僅限老師開出的書單, 沒有書單, 就沒有書, 在他們的理解內: 課本以外的就是閒書, 價值等同租書店裡租來的小說漫畫, 所以我家不曾出現過中國古典文學, , 直到大一點國中, 仍舊是讀書至上, 我能記得我第一本讀到的不是課本的書是小太陽, 因為這是某年的某個假的作業之一.
其實在多數這樣的父母心裡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己沒有唸書, 所以對他們來說首要也是唯一能做的也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有很高很高的學歷, 因此打有記憶到我來到台北前, 我沒進過文化中心, 圖書館, 藝術館, 電影院, 去過最多的就是租書店, 也經歷過老媽拿著不求人到租書店一路把我打回家的日子.
這樣的日子直到來到了台北, 人自由了, 對於文化的束縛也自由了, 像是無底洞的飢渴與空乏, 看不完的書帶來更多的不足感, 認識更多的人越發覺自己的不足, 這樣的感受像是失序的程式形成的迴圈, 如何也到不了 end......
有時會想...我為何不能像大多數女生一樣, 每天風花雪月, 聊流行, 服飾, 化妝, 保養, 或是像大多數男生, 運動, 女人, 3c......, 反而認識一個很怪的男人, 還嫁給了他, 以及這幾年這些...更多更多......我到底該怎麼歸類的怪人群 (因為跟大多數人不同所以稱為怪), 或是奇人異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