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已屬廢坑

= . = 此處已屬廢坑 = . =

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Новогодний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新年聯歡晚會

"小藍火" 或是 "藍火"?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 這個詞被這麼樣直譯其實也沒錯, 但是這樣子翻出來了, 很多人都會很納悶為什麼叫藍火? 那為什麼不叫紅火, 黃火, 綠火......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這是個很有歷史的節目, 名稱一直被用到現在, 每年都還是可以在俄羅斯的 RTR 頻道上看到, 甚至在瞭解這個詞的意義後, 會發現即使是現在每週六的 "週六之夜 ** ", 都有這個節目的基本雛型, 甚至這個節目的中文譯為 "週六晚會" 都更為貼切. (** Субботный вечер)

* огонек 等於 огонёк, 很多時候俄國人都會省掉 е 上面兩點, 不過火 огонь 的小名這兩個字都通.

----

在俄文的維基百科上有這個詞條 --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當中有相當清楚的解釋, 不過這個詞條的其他語言只有英文, 懂英文的自己看, 跟我一樣不懂英文的, 請看我努力翻譯的成果: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 蘇聯 (第一節目) 和後來的俄羅斯 ("俄羅斯頻道") 在每個週末和節日 (即非工作日) 的娛樂節目. -- 對於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這個詞的解釋.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的歷史可以回溯到 1962 年的 4 月, 當時蘇維埃開始播出 "電視咖啡廳" 的節目. 節目改名為 "在小火燄 / 小燈" ("На огонек"), 後來又改名為 "在小藍火 / 小藍燈" ("На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到最後, "小藍火 / 小藍燈"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節目的進行也很簡單. 在許多的咖啡桌旁圍坐所有的參與者 - 包括演出的演員和受邀的參與者 (太空人, 勞動者, 軍人, 蘇聯的織布女工, 集體農莊莊員, 工人).

最初的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是在每一個週末, 後來改成是每一個節日: 像是三八婦女節, 五一勞動節和新年. 主持人邀請文化, 藝術的活動者, 先進生產者上節目. 此外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的參觀者有太空人, 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訪客. 還有常客 Veronika Mavrikievna 和 Avdotiya Nikitichna (很有名的反串藝人).

不過, 在重建時期 (指蘇聯在 1985-1991 年間進行的從經濟體制到社會意識方面的根本變革) 新年演唱會停用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這個名稱.

直到 1990 年代末期 "俄羅斯" 頻道重新開始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節目重建的第一次播出獻給 "Голубой огонек" 的 35 周年和與 VID 電視公司一同籌備.

在攝影棚內飛揚的綵帶, "蘇維埃香檳" 和聯歡晚會賓客桌上的酒食成為新年聯歡晚會不可或缺的象徵.

到了 1980 年代, 緊接在新年聯歡晚會後出現的是外國舞台的旋律和節奏 (Мелодии и ритмы зарубежной эстрады) 這個節目, 當時的蘇聯人們帶著焦急的心情等待著, 因為在這個節目中有時候可以聽到西方的流行音樂, 而這類音樂在一般的廣播或是電視節目中不會播出.

* 我想問問這樣的內容夠不夠格扔到維基百科上去審?

----

看過週六之夜, 再看聯歡晚會一詞中的解釋, 是不是還是保有那麼一點樣子??

我在某位 V 迷的網站上看到藍火這樣的譯法, 這並沒錯, 只是去看過這個節目的淵源, 我個人的想法是不該這麼樣的直譯, 尤其是這樣的詞組已經被賦予了新義或是衍伸意義後, 這樣的直譯很怪.

在黑龍江大學編著的大俄漢詞典中, 在 огонёк 的詞條中可以找到 "文藝茶話晚會" 這樣的解釋, 而 голубой огонёк 這個詞組就被列在後面, 收看電視節目茶話晚會.

голубой огонёк 這個詞組就是代表帶有慶祝意味的聯歡晚會節目, 在對岸某位俄語高手也以中國人的慣用語 "春晚" 來翻譯, 所以到底是該直譯為 "藍火" 還是 "聯歡晚會" 或是 "春晚"?

直譯? 執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