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不會到第五堂課, 都忘了要帶紙筆咧? 很有可能......
昨天的課程是手機袋, 第一次要做出有實用性質的物品, 真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咧~~~
----
準備物品: 抹布, 皂水 (可以用溫水), 紗網, 氣泡墊
羊毛種類: 絲光羊毛 (就是羊毛氈手創館網站上的某篇新款羊毛文中那個粉黃粉黃的顏色)
羊毛克數: 20 克
縮率: 1.7 (這數字是在上週課程最後, 老師交代的, 結果......好厚好硬啊~~~)
----
* 手機大小測量
以布尺量測手機的長寬, 量測的方法是以布尺繞手機一圈, 若要加蓋子, 長邊的數字可以更大, 以我的 2730c 來說, 長邊是 26 公分, 若要多做出蓋子的部份, 則可以到 27, 28, 29....隨做的人高興, 既然是初體驗, 就 26 公分, 先成功做出袋狀物再說!
Nokia 2730c 的大小:
長邊: 26 公分
寬邊: 12 公分
* 縮率
一般縮率可以從 1.3 - 2.0, 數字越小, 做出來的作品越輕薄柔軟, 數字越大, 則厚實較硬, 因此像是杯墊類的物品可以縮率較大, 而圍巾......除非你是想綑個鋼絲捲狀的物品在脖子上, 不然一般來說就是 1.3 左右.* 版型裁割
另外, 縮率的大小也取決於羊毛的品質, 品質越佳的羊毛, 縮率會相對增加, 當然成品也會越美麗, 羊毛的好壞怎麼選擇? 當然是看價格, 一般在推廣羊毛氈的網站上也都有介紹, 像是羊毛氈手創館, 幅新羊毛, 羊玩藝......等, 至於我 -- 初學者......還是拿一般羊毛來蹧蹋即可.
將氣泡墊裁剪出適當的大小, 以上, 可以知道我的手機的大小, 加上老師在上一次上課所提的縮率, 雖然想當場翻盤換成較小的縮率, 不過我已經請我家老爺幫我算好了, 懶得再算, 就 1.7 吧.
所以我的版型是長邊 22 公分, 寬邊 11 公分.
----
* 製作
- 根據上週鋪太爽的後果, 搓到沒力, 最後杯墊變成滑鼠墊, 所以這個星期我很小心翼翼的聽課, 很小心翼翼的按照版型鋪, 都有參考了還鋪太大, 那真的實在是太放縱雙手了.
- 20 克羊毛分成三等分, 一面是一份, 要完全撕完.
- 將氣泡墊版型放在紗網上, 將羊毛撕成薄片鋪在版型之上, 要超過版型 1 公分, 經緯交疊上去, 那樣的份量大概可以鋪到四層左右, 厚度要均勻.
如何評估厚度? 將鋪好的羊毛充分沾濕後, 用手觸摸羊毛厚度, 在較薄的位置補強.
- 蓋上紗網, 淋上皂水, 充分沾濕, 將空氣, 過多的水壓出, 連同紗網翻面. 打開紗網, 調整版型的位置在羊毛的中間, 將多於版型外的羊毛摺上來, 蓋住版型.
- 取另外一份的羊毛, 開始撕毛, 鋪毛, 記得雙手要擦乾, 才可以摸羊毛. 氣泡墊中間區域沒有被羊毛覆蓋的部份要加強, 可以在鋪橫向的部份只鋪中間, 不需要鋪到兩排, 繼續經緯交疊到手上羊毛用完.
- 蓋上紗網, 淋上皂水, 充分的沾濕, 擠壓出過多的水和空氣.
- 打開紗網, 以雙手檢查兩面的羊毛厚度是否均勻, 如果要裝飾配色, 可以在這個時間鋪上, 切記勿過厚, 會影響氈化時間, 或亦可在乾燥後用針氈的方式將圖案氈上.
- 蓋上紗網, 取一塊小紗網開始搓洗, 要不時翻開紗網, 避免羊毛氈粘在紗網上, 若有糾結在紗網上要清除乾淨, 兩面都要搓洗.
- 檢查表面的羊毛是否已經固定, 若已固定就可以用雙手開始搓揉, 此時開始就會隨著搓揉縮小.
- 取一端剪開, 取出版型, 繼續搓揉.
- 直到羊毛氈的大小與手機相似, 以塑膠袋包覆手機置入羊毛氈袋內, 再以紗網摩擦表面做最後的塑形.
- 袋口的部份如果要裝飾, 可以自己設計.
- 通方處靜置風乾, 不要照到陽光.
----
第一次做, 加上縮率較大, 結果......我懷疑就算拿空袋砸人, 都能有數點傷害力. 嘿對, 又厚又硬啊~~~不過能有這樣的成果, 我是很滿意的.
因為是第二次碰水洗, 所以在鋪毛, 搓洗上有經驗了, 上週我還有多搓一個杯墊出來, 目前給我家老爺使用中, 所以算來可以說是第三次, 所以比上次的滑鼠墊快,上課兩個小時就幾乎快完成了, 回到家只是把手機放進袋子內最後的搓揉定型, 之後就放著風乾了.
不過很顯然的我隔壁那位同學沒有學到經驗, 上週她最慢, 這週還是最慢, 她一邊搓洗, 一邊問我是不是她鋪太厚了, 我只能笑笑, 腹誹: 我已經拿在手上搓了, 您還在隔著紗網搓洗定型, 您說咧? 第二次還是把擺飾鋪得太厚, 得花更多時間搓洗, 您要我說啥?
從她身上我學到一件事......
昨天在上課中, 老師在前面講解, 她不曉得在幹嘛, 等到輪到我們要實作了, 她對著我問東問西, 然後又說了, 她之前在另外一個老師那邊學, 要怎樣要怎樣......
我回答她, 剛剛老師就是這麼說, 我只是照做, 就不再理會她的另一位老師怎麼說言論了.
我覺得初學者學一個老師的技巧即可, 那就是這樣子一直用下去, 尤其是還在課堂上時, 老師才剛講完, 就想用另一個老師的作法, 那何必來上課聽課, 我不喜歡多頭馬車的感覺, 即使這位老師事倍功半又怎樣? 初學就是初學, 人家是老師, 我是學生, 我有什麼能力在這樣的當下去評斷? 若我有能力評斷出這位老師是事倍功半, 我也不需要花錢來上課了, 只要拿幾本樣版書, 我就可以依樣畫葫蘆做出任何想要的物品了. 我想質疑, 既然你都學過了, 為什麼還會兩次都是最慢完成, 都有人完成了, 她還在搓洗定型, 難道這不是混合了太多不同老師的教法, 卻因為等級不夠, 不足以評斷何者最適合自己嗎? 那這樣學又什麼意義?
沒有效率的行為實屬浪費時間! 沒有效率的學習亦屬浪費資源!
不爽感覺...就是這樣!
----
下週 -- 口金包
羊毛重量: 20 克, 需預先量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