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已屬廢坑

= . = 此處已屬廢坑 = . =

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從電影《阿凡達》吠商人的無良手段

引用: 看《阿凡達》暈過頭 男中風死亡?
# 2010-01-19 | # 中國時報 | # 【陳權欣/竹縣報導】

----

3D 代表的是科技的演進, 可以讓人們接觸到更嶄新的科技技術, 但是商人的手段卻是讓人厭惡, 已為數不少的健康新聞傳遞著許多群體並不適合觀看 3D 電影, 卻可能有更多未知的疾病也會導致在觀看 3D 電影後產生不適, 哪些族群? 沒人知道, 民眾無知, 商人只為了賺飽荷包不斷的將產品推陳出新, 不斷的將這樣的技術從電影院帶進了家庭, 頂多加一句高危險群請勿觀賞, 誰知道自己是高危險群? 是已知的, 還是未知的?

在這篇新聞前, 我們都只知道看 3D 電影可能會導致急性青光眼,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有青光眼疾患的民眾都不可以觀賞, 但是跟青光眼有關的病徵有哪些? 青光眼最粗略的解釋可以說是眼內壓過高, 那當一個人的病徵不足以被定義為青光眼, 僅有眼壓上升的狀況, 那到底可不可以看 3D 電影? 答案是一樣不可以, 電影院會告訴消費者嗎? 3D 電影的製作公司會在電影宣傳上加上警語嗎? 不會! 沒人會蠢到去擋錢掉進自己的荷包. 頂多就加上一句高危險群請勿觀賞. 觀賞中如有不適應取下 3D 眼鏡......這些純粹個人主觀性的字句. 做不做那是你個人的事, 與電影製作公司無關, 與電影院無關.

那好, 什麼叫做高危險群? 民眾誰知道自己是高危險群? 一個高血壓患者定時服用降血壓藥物, 這能夠保證在寒流來時他就不會因為氣溫驟降而導致中風嗎? 不可能, 沒一個醫生會這麼樣跟病患保證, 所以保暖, 避免突發的情緒轉變, 這些都是高血壓患者該注意的. 可是 3D 電影呢? 當身旁的朋友告訴你好看, 電影公司成天打廣告好看, 3D 有多麼樣的身歷其境, 不看 3D 就可惜了, 然後呢? 其他該注意的事項全忽略了, 因為大家都說 3D 電影好看, 就算比 2D 版貴上好幾十元又怎樣, 小一點 3D 暈, 急性青光眼, 電影看完, 休息一下或是看醫師用些藥眼壓降下來就沒事了, 可是大一點會怎樣? 就像這篇新聞中的事主, 萬萬想不到看個電影會不適到需要送醫甚至讓自己的生命畫下句點, 遺不遺憾? 遺憾, 電影院業者出來負責了, 電影製作公司躲在哪?

科技本無罪, 重要的是人心, 從電影阿凡達上映到現在, 電影大賣, 所有的媒體關注的盡是與電影相關的技術與產品, 成天的告訴消費者 3D 產品如何如何, 只要花小錢就可以讓家裡的舊式影音產品也能有 3D 的效果, 可是呼籲健康的新聞哪去了? 是這些商人和媒體的掛勾, 怎可讓這些擋人財路的訊息擺在民眾眼前呢, 小篇幅的在平面新聞上告訴讀者高危險群如高血壓, 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 有眼壓升高或是青光眼等的眼睛疾患, 這些都是這類高科技產品的禁忌症, 這類資訊不會像菸盒外, 酒盒外的警語那樣放在電影院的廣告上, 所以當週遭友人與家人的邀集下, 去還是不去?

重點是這樣悲慘的社會新聞出來了, 大家卻像是盧安達飯店中那些西方人的心態, 喔, 原來還會這樣, 然後? 沒看的繼續ㄌㄠˋ友伴去看, 看過覺得好看的繼續去看第二次第三次, 而這則新聞, 無形的部份就隨著時間推進消失在網路的洪流裡, 有形的部份包著便當或是當回收紙, 事過, 境遷, 直到下一個案例出來, 下一個新案例出現......縱使有消費者憤而控告電影製作公司, 結果會如何? 只是多一樁法律之外沒有人情意理的無情證明而已.

3D 影像的絢爛, 我無從知悉, 我有可怕的 3D 暈, 僅僅只是在 CS 中的教學課程中跑跑步, 我就可以躺在床上暈眩半個小時以上, 我有自知之明. 甚者, 諸多的健康新聞我看了, 這些足以列為警示的新聞訊息, 這才是我該警惕慎重的. 問題是: 假設我沒 3D 暈, 沒有足夠的醫學常識, 我會不會去看? 我是視神經盤缺損以及遺傳性高血壓的患者, 更不需要去提我還有一顆不能被過度驚嚇的心臟, 可是我 36 歲未滿, 我能不能去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