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這篇報導是誰寫的, 真想為這人喝采.
早上買早餐順道看中國時報國際版是很不自覺養成的習慣, 每次看到這個版面上的俄羅斯消息, 多半都很不正面, 正面的消息也能說來說去, 說到美式的觀點, 然後又變成爛的了, 譬如說: 俄國大選, 7x% 的投票率, 熊先生篤定當選, 接下來就會看到無實權的傀儡說, 說他是普丁操控的傀儡; 或是俄國因為能源崛起, 接下來就會看到他拿能源當武器要脅歐洲, 可是...為什麼都沒人談到北約的東擴, 歐盟的擴大對俄國來說是多大的威脅? 再來, 熊先生五月要上任了, 人家還沒上任就又有新聞引用美國的不知道誰誰誰說這總統與總理會不合, 這是怎樣咧?
因此, 當我今天在國際版的第二頁右下角看到「美俄國力的此消彼長」標題時, 一字一字看完後的感受是, 這個人拿實際的資料, 中肯的將兩國的局勢寫出, 沒有情緒, 沒有任何人的觀點, 我真的真的很讚賞, 我想看的是這樣的新聞, 不是任何學者, 任何官員或是任何撰寫者加入情緒後的產物, 帶有情緒的產物 -- 譬如這篇, 這是我的權利, 不是媒體記者的!
美俄國力的此消彼長 (2008-04-09)
中國時報 2008.04.09
本報訊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4+112008040900485,00.html
俄羅斯報章關於美國總統布希與俄國總統普丁舉行高峰會的描述非常中肯,它說:「普丁與布希博恰羅夫小溪總統官邸晚宴後的舞會上跳得很盡興,但其實未就美俄議程中的任何關鍵問題達成協議,而兩位即將卸任的總統給自己的繼任者留下了一系列難題:飛彈防禦系統、新的削減攻擊性戰略武器條約、喬治亞與烏克蘭加入北約等。
美俄兩國領導人都將卸任,此時要他們在談判中讓步是萬萬不能的事,問題必將留給下任,俄羅斯的下任是普丁欽定的梅德維捷夫,他將遵從普丁的路線,對上述問題當然不會讓步,而美國的下任總統如果是共和黨人,他的立場較布希更硬,如果是民主黨的希拉蕊或黑人歐巴馬,也不會向俄方示弱,尤其是他們要從伊拉克撤軍,一方面承認伊戰失敗,另一方面就絕不可能在對俄政策上也承認失敗。
所以美俄兩國的這種半冷戰的狀況一定會延續下去。而這局面應歸咎於布希。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是布希把美國的國力消耗許多,相對地,普丁卻把俄羅斯的國力增強了,消長的結果,美國就缺乏力量打壓俄國,使俄國有力反抗,這與柯林頓與葉爾欽的時代完全不同,柯林頓可以不在乎葉爾辛,布希卻不敢小覷普丁。
他們兩位現任總統的時間差不多,都是近8年了,在這8年中,布希讓美元貶值得慘不忍睹,將原油價格刺激得超過百元一桶,將美國的國債增加了三成,美軍的不敗神話也被伊拉克戰爭拆穿。而這情況仍看不到盡頭,美國即使不淪為紙老虎,但維持「國際警察」的夢絕對作不成了。
美國國力耗損另一方面卻成就了普丁,原油價格不斷往上漲,使俄羅斯這個生產及輸出石油及天然氣的國家財政經濟大為改觀,從通貨膨脹一躍為國庫有充分外匯存底。能源成為俄國的外交武器,當美國不在乎聯合國時,俄國卻利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阻止了美國的許多計畫,包括對伊朗、對科索沃、對北韓等問題。而情勢使俄國又能介入中東事務,當國際間不滿美國的外交作法時,俄國就成為同路人。普丁在國際外交會議場合時常咄咄逼人地發表意見指責美國,美國卻無力反擊。原因就在於缺乏了國力與自信,而這就是8年來此消彼長的結果。
確實,俄國絕無力壓倒美國,俄國的經濟力量仍遠遜於美國,軍力也差了很多,但是,如果此消彼長不住地繼續,而美國後任總統不能矯正,前景就不很樂觀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