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已屬廢坑

= . = 此處已屬廢坑 = . =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剪報] 莫斯科地鐵 串起俄國近代史

莫斯科地鐵 串起俄國近代史
【聯合報╱特派記者何定照】
2009.07.25 03:10 am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038781.shtml


莫斯科地鐵白俄站,天花板繪有壁畫。(右圖)
記者何定照/攝影


聯合報/提供

想了解俄羅斯,不妨試試從地底開始。逾70年歷史的莫斯科地鐵,不但是全球最豪華、最深入地底的地鐵,搭一趟下來,更有如經歷一部俄羅斯現代史。

莫斯科地鐵起建於1931年,正值史達林推行第一個五年改革期間,據說當年是在德國戰俘工程師效命下,才建出世上最深地鐵:為了防轟炸,每站平均四、五層樓高,還有站深達幾十層。在二戰時期也確實成為絕佳防空洞。

既是在史達林時代興建,同是1938年啟用的基輔、白俄、革命廣場站,儘管美學風格不同,卻都深具國家一統色彩。

基輔站數十道拱門通道間,都以馬賽克鑲嵌壁畫,精細繪出當時加入蘇聯的烏克蘭人民風貌,並以站內末端牆上,整面的蘇聯與烏克蘭歡聚壁畫為終極訴求;白俄站模仿教堂穹頂,在天花板繪上時為蘇聯之一的白俄主題壁畫。

革命廣場站更以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為題材,在每道拱門旁放上共計80座工人銅雕。

不少站名也直接反映歷史。克魯泡特金、無產階級、共青團都是歷史關鍵,與列寧有關的站名多達三個,和工人、農人、學生等「革命典型」相關的站名更屢見不鮮。

也有許多站純粹展現美學。阿爾巴站以白色為主色調,配上金白相間的飾帶浮雕與華麗的環狀吊燈,頗有新古典主義氣氛,恰與站外已成「藝術街」的阿爾巴街呼應;幼校廣場站數十幅彩繪玻璃,總吸引大批觀光客拍照;以週期表發明人門捷列夫為名的站,則將吊燈做成原子結構,讓人會心一笑。

然而地鐵仍可嗅到昔日肅殺味道。車廂門總是關得又猛又急,動作稍慢立即被狠命夾住;部分電梯由於極長,速度疾快,讓人驚覺「好像在坐電車」,戒慎不已;電梯兩邊則有國家廣宣看板「多生孩子」、「請支持俄羅斯」。社會主義的幽靈,從未遠去。

蘇聯已解體,代表烏克蘭的基輔、白俄都已獨立,不變的是富麗堂皇如博物館乃至宮殿的地鐵站,地鐵也日日準時奔馳,永遠見證過往歷史。

【2009/07/25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