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已屬廢坑

= . = 此處已屬廢坑 = . =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剪報] 兩大核武強權 美屈服於俄?

兩大核武強權 美屈服於俄?
2009/10/02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14704


【戈巴契夫/陳世欽譯】

美國總統歐巴馬24日主持聯合國安理會高峰會,通過一項決議案,旨在強化國際社會對防止核武擴散的承諾。歐巴馬一個星期前聲稱,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不會在中歐部署飛彈防禦系統,包括捷克境內的高效雷達,和波蘭境內的攔截飛彈。

兩者之間有無關聯?我認為有。不過許多政治人物及記者的初步評論大多忽略此一非常重要的關聯。

許多人認為,取消在東歐部署飛彈防禦系統是對俄羅斯的讓步,而如今俄國必須以讓步回報。俄國總統麥維德夫去年11月就表示過,如果美國改變飛彈防禦計畫,俄國將不採取反制措施,例如部署自己的飛彈。歐巴馬總統宣布美國的最新計畫後不久,俄國重申這項立場。

許多批評歐巴馬的美國人士聲稱,歐巴馬向俄國的壓力「屈服」,導致美國北約盟邦須自求多福。這種論調完全出自「壞蛋俄國」老套刻板思維,認定俄國永遠是錯的。

試想此事的正面意義。俄國領導人一再聲稱,美國所謂伊朗可能於不久後製成有效長程飛彈的說法,並無事實根據。美國政府在經情報與國防官員徹底評估後,如今已獲致同樣結論,推定伊朗要取得這種能力,至少還須5年,甚至10年。

波蘭與捷克部分政治人物、評論家的反應同樣奇怪。他們似乎樂於在其他國家與俄國之間扮演關係破壞者的角色。務實及審慎的聲音經常受到排擠,不需要雷達與飛彈的兩國人民,意見同樣被擺在一邊。

歐巴馬的決定在俄國大受歡迎,在歐洲同樣獲得支持,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法國總統沙克吉並讚賞有加。波蘭總理塔斯克表示,這是「強化歐洲安全的契機」。的確,如果歐巴馬的決定能繼之以認真的具體措施,那將使我們有機會強化全球安全,同時在消除全球核武威脅方面爭取到前所未有的合作。

今年7月初歐巴馬與麥維德夫在莫斯科會晤時,重申戰略攻擊武器與飛彈防禦之間的關係。美俄兩國的裁武談判仍在進行,從措詞審慎的外交聲明研判,雙方似乎正朝今年12月5日之前完成談判的目標邁進。而12月5日正是第一階段戰略武器裁減條約到期的日子,這個條約是本人與美國前總統老布希 1991年共同簽署的。

這一次的聯合國會議象徵具體進展的新階段。必須讓其他國家在會後離去時相信,美俄兩國正向可查證的核武裁減邁進,俟聯合國明年5月召開「禁核擴散條約」檢討會議時,美俄必定已朝最終完全消除核武的境界又前進了一步。

美俄兩大核武強權若不能向世人證明自己態度認真,必然一再背負食言罪名,部分國家也一定會告訴美俄,若美俄可接受5或10個國家擁有核武作為「終極安全保障」,為什麼不許擴大為20甚至30國?

關鍵之一是,歐巴馬與麥維德夫必須親自密切監督談判的進行,且要深入細節。經驗告訴我,在不間斷的政治壓力下處理如此這般的技術細節何其困難,然而主事者必須力求避免誤會,以免影響互信。

一些有待澄清的問題現在已經非常明顯。美國國防部長蓋茲曾經表示,準備用於替代性飛彈防禦計畫的SM-3型飛彈或許可在改良後,用於攔截長程洲際彈道飛彈。不過他同時提到美俄在飛彈防禦方面合作的可能性。我認為,這兩個概念似乎矛盾。這種問題愈早澄清愈好。

我認為前進只有一個方法:美同意俄方所提共同評估飛彈威脅提議,授權兩國專家開誠布公討論哪些是須嚴肅面對的真實威脅,哪些威脅又是出於想像。這將有助於避免如波蘭/捷克飛彈防禦之類走錯方向的計畫,同時使我們走出相互嚇阻狀態,向保有自衛所需最基本核子武力的目標邁進。

這是一個大課題。務實地看,將需要2到3年緊密的磋商。然而美俄必須勇於擔當大任。兩大核武強權必須改變彼此的戰略關係,唯其如此,才能符合兩國的利益,並確保世界和平。(作者Mikhail Gorbachev是蘇聯末代總統)

【2009-09-27/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