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已屬廢坑

= . = 此處已屬廢坑 = . =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剪報] 撤歐洲飛彈防禦系統 美國想什麼?

撤歐洲飛彈防禦系統 美國想什麼?
2009/10/02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14705

【世界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內面臨醫療健保體制改革陣痛的時候,加快了外交新思維的改革步伐,圍魏救趙,以外交救內政,以國際聲望的提升來挽救一路下跌的國內聲望,其最新的一步就是放棄在東歐設立飛彈防禦系統的計畫。美國國防部宣稱的理由是伊朗對發展遠端飛彈的興趣減少,美國可以採取更為有效的新技術強化美國的飛彈防禦能力,保護駐歐美軍和北約成員國免受來自伊朗的飛彈攻擊。這當然是為了維護美國面子說的空話,當初布希政府設立歐洲飛彈防禦系統,美其名曰對付流氓國家伊朗,實質則是配合北約東擴,強化顏色革命,目的就是對付俄羅斯,孤立俄羅斯。如今,歐巴馬改弦更張,俄羅斯當然高興,馬上聲明歡迎,並投桃報李,以同意美國通過聯合國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作回應。

這種形式的變化,對歐亞兩地都帶來了立即的衝擊和深遠的影響。從表面上看,歐巴馬此舉,是他軟實力外交原則的體現,是對布希政權錯誤決策的糾正,但深刻地來分析,歐巴馬此舉,一方面是給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更多的得分,讓他有資本與總理普亭抗衡,同時,也體現美國在軍事威懾的戰略上,放棄了歐亞並重的雙頭戰略,把重點集中到亞洲,這樣不但緩和了與俄羅斯的緊張關係,同時也給北約盟國更多的空間制衡俄羅斯,對手和盟友都高興,更能讓處在經濟危機中的華盛頓節約軍費開支,這是典型的一箭多雕策略。

問題是,美國的這個戰略大轉變,對亞洲的中國是一個重大的危機與挑戰。首先,美俄關係的一個重大障礙排除,對中俄攜手對付美國當然是負面的,俄羅斯傾斜中國的策略將會即刻的修正。其次,更為嚴重的是,在俄羅斯可以抽出手來經營亞太經略的同時,美國飛彈系統撤出東歐,勢必就是要加強在亞洲地區的部署,表面上是為了對付北韓,實際當然是為了對付中國,如此,中國承受的壓力迅速加倍。再次,美國與俄羅斯關係的解凍,強化美俄主導世界政治軍事格局的重組,讓中國無法在美國不斷施壓的伊朗、北韓,甚至緬甸的問題上拉攏俄羅斯進行抗壓,而要單獨面對美國的壓力,這當然不利北京的戰略平衡政策。

面對這種變局,北京應該如何因應?

第一、顯然要修正處理與俄羅斯關係的方法,用更多的經濟融合、資源合作來強化與莫斯科的雙邊關係,減少在共同反美的基礎上合作的份量,使美俄中三方關係進入「軟實力」較量的新合縱連橫。第二、在日本政治變天的大形勢下,既要鼓勵日本擺脫對美國言聽計從的附庸角色,但也要防止東京在排除美國的制約後,搞自己的軍事戰略,給北京造成更大的衝突威脅,所以要讓日本處於適當的美國核保護傘與飛彈防禦系統的「保護」之下,換句話說,要更溫和地來看待美國在日本的駐軍問題。第三,最為重要的是,要弱化美國強化亞洲尤其是東亞的軍事戰略,最好的釜底抽薪辦法就是有效管理北韓、緬甸等中國可以施行影響力的雙邊關係國家,讓危機變得可控,而非失控,使美國沒有借題發揮的空間,讓美國認為的「麻煩製造者」成為中國與美國進行戰略互動的籌碼,這種理性管理周邊國家的策略,也可以減少日本、南韓發展高端武器甚至是核武的空間,對中國有百利而無一害。

當然,從全球和平的角度來看,美國在東歐撤出飛彈防禦系統的運作,整體意義還是正面的、積極的,各方在進行戰略算計的同時,還是應該鼓掌歡迎這樣的變化。

【2009-09-23/世界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