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帝王列傳 城邦時代:伊凡三世(1)
00:04 | 2008-03-04
http://big5.rusnews.cn/shalong/20080304/42063447.html
作者:俄新網記者黃軼男
十五世紀四十年代,風雲一時的金帳汗國面臨著分崩離析,從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幾個韃靼汗國內訌不已,在東歐平原上由斯拉夫人建立的上百個大小城邦也相互攻伐不休。在斯拉夫人建立的古羅斯諸城邦中,最強大富庶的是莫斯科大公國,因此莫斯科大公國經常遭到韃靼人的侵襲。
公元1440年,莫斯科大公國的領主瓦西里二世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了。瓦西里二世的第一個兒子尤里早年夭折,因此瓦西里二世對這個孩子給予了很大希望。根據莫斯科公國大主教的提議,這個孩子起名為伊凡。
伊凡五歲的時候,莫斯科公國東邊出現了一個新的汗國--喀山汗國。喀山汗國在立國之初就成為莫斯科大公國的勁敵。1445年,喀山汗國的穆罕默德汗發兵莫斯科,前來侵襲。瓦西里二世身為大公,親自引兵拒敵。雖然莫斯科大公國集合起來了上萬人的軍隊,但面對韃靼鐵騎,仍然不堪一擊。瓦西里二世的親征也沒能給公國帶來勝利,在戰斗中瓦西里身負重傷--左臂被箭射穿,幾個手指被砍掉,頭上也傷痕累累。莫斯科大公國的軍隊被擊敗,大公被俘。
瓦西里二世被俘後,莫斯科大公國和韃靼人進行了談判。最後莫斯科大公國以25000盧布(在當時屬于巨額賠款)和割讓莫斯科以西的一片土地為條件,韃靼人同意撤軍,放還被俘的瓦西里二世。
在瓦西里被俘期間,莫斯科城中的行政事務由瓦西里的表哥,茲韋尼哥羅德大公舍米亞克代理。舍米亞克不想放棄到手的權利,因而策動了政變。在瓦西里走到莫斯科城附近時,舍米亞克下令關押瓦西里二世的家眷,在城外同時也扣押了瓦西里二世。舍米亞克指控瓦西里二世叛國投敵,命令將其雙眼刺瞎,流放到沃洛格達。政變後,舍米亞克自封莫斯科大公。
但是舍米亞克不具備治國的能力,很快莫斯科大公國內部就民怨沸騰,教會和軍隊公開要求瓦西里二世複位。迫于壓力,舍米亞克只好前往瓦西里的流放地--沃洛格達,請求瓦西里寬恕並回莫斯科複大公位。瓦西里二世表現出驚人的寬宏大量,寬恕了舍米亞克,重新回莫斯科複位。
舍米亞克並未就此甘心,此後他又率軍發動了一系列進攻,企圖奪回莫斯科大公國,但歷次軍事行動均以失敗告終。1450年舍米亞克和終于莫斯科大公國的特維爾大公之間的戰爭稱為古羅斯城邦國家之間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攻伐戰爭。舍米亞克戰敗,自此一蹶不振,1453年中毒身亡。
莫斯科大公國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沒有發生戰事,得到了生養休息的喘息機會。1449年,當伊凡不滿十歲的時候,瓦西里二世做出決定:以後莫斯科大公國的所有官方文件均以瓦西里二世和伊凡兩個人的名義簽署,也就是說莫斯科大公國從此有了兩個大公。瓦西里二世的決定當然是因為失明促成的,但這個舉動同時也是為了培養伊凡的權威。
1451年,韃靼人再次進犯莫斯科。莫斯科大公國的兵力微弱,不足以和韃靼人抗衡,很快韃靼人就兵臨城下。瓦西里二世和伊凡連夜前往伏爾加河流域的古羅斯諸城邦,勸說援軍。當時韃靼人已經進攻到克里姆林宮城牆下,當夜韃靼人在城下安營扎寨。但是夜間韃靼人聽到城中喧嘩大作,鐘鼓齊鳴,韃靼人以為是瓦西里二世的援軍到了。擔心後路被包抄,造成全軍覆沒,韃靼人做出了連夜撤兵的決定。至今為何韃靼人連夜撤軍,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
此後十余年,莫斯科大公國進入一個短暫的和平期。瓦西里二世在1462年病逝,22歲的伊凡即位,史稱伊凡三世。
伊凡三世即位時的莫斯科大公國地處平原,強敵環伺,生存環境很艱苦。在北方和西北方向是富庶的諾夫哥羅德大公國,西邊有立陶宛大公國,西南方向是烏克蘭諸城邦和哥薩克騎兵,南方草原上有新崛起的克里木汗國,東南方向是已經衰落的金帳汗國(稍後是相對弱小的阿斯特拉罕汗國),東面就是勁敵喀山汗國。
制定一個足以存身立國的發展戰略,成為年輕的伊凡三世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所有回應必經本人檢閱後發佈 *